义博会标准亮点:浙江标准化综合改革实践

2018/10/16 8:58:12

导 读

2018年“义博会”,全称是“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标准)博览会”,“标准、质量”成为博览会的主题。在本届展会的标准主题展区中,浙江板块无疑将是一大亮点。

 

浙江省于2016年率先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两年时间里,综合改革试点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值得借鉴。

 

 

 

第一,创新标准制定与实施机制,构建科学权威的标准化工作格局。从建立重要地方标准听证制度、第三方评估机制、标准创新奖励制度等3个方面展开工作,即围绕重要地方标准立项和内容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实施影响等进行公开听证,向社会各界公布听证情况,提高标准各相关方的参与度;实施“你点我查”机制,确立重点评估标准领域进行评估,推动标准有效实施;省政府设立“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奖励在标准制修订和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中有贡献的单位,重大贡献奖奖励额度更是达到100万元,激发了标准创新的市场活力。

 

 

 

第二,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新型浙江标准体系初步确立。从构建“最多跑一次”改革标准体系、创新“标准+认证”模式、实施“特色小镇”标准评定等3方面布局重点工作,即制定发布“最多跑一次”系列标准即格式统一的行政许可服务指南、开放公共数据共享权限;构建“品字标浙江制造”和“品字标丽水山耕”品牌建设体系,目前,浙江已发布“品字标”标准344项,其中38张合作认证获国际合作认证;制定发布《特色小镇评定规范》省级地方标准,以标准化手段推动106个省级创建小镇和64个省级培育小镇建设。

 

 

 

第三,实施“标准化+”行动,标准化战略性、基础性作用初步呈现。从深化“美丽乡村”标准化、建立对标达标提标机制、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治理领域标准化支撑、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5个方面具体开展工作,即制定《就地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等36项省级、县级地方标准,如在海盐县,围绕就地就近农民市民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重点领域,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村庄集聚标准化模式创建,提炼36项量化指标,《就地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上升为国家标准;建立10+1传统产业对标达标提标机制,实施先进标准“领跑者”制度,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先进性评价,构建“政府引导、协会主导、企业主体、技术支撑”工作模式,发挥团体标准集群效应;制定《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方案(2017-2020年)》,确定公共教育、就业创业等8个方面16个领域重点标准清单;总结提炼诸暨枫桥50多年基层治理经验,制定实施《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建设规范》等26个地方标准规范,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制定省级地方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规范》,改变了垃圾混收、混装、混运现象,有效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效率。

 

 

 

第四,强化标准国际化举措,以标准化支撑开放发展。从建立技术性贸易应对平台,维护出口企业利益方面展开,即以浙江省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与应对中心为依托,建立以质监、经信、检验检疫、商务、海关等11个省级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多方协同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工作机制。围绕浙江省重点出口产业,年均发布国外TBT通报2000余项、出口预警信息3000余条;30余条评议意见得到外方采纳,为浙江出口企业避免直接损失逾百亿美元以上。

 

中国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