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行业新闻
  • >>
  • 【冷链江湖】农产品专业市场未来运营的重点在哪里?

【冷链江湖】农产品专业市场未来运营的重点在哪里?

2019/2/22 9:28:21

导读

我国自1984年建立了第一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以来,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迅速,目前全国已超过4400家,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量占农产品流通总量的70%,流通主渠道地位不变。 

然而现实是,我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服务功能比较单一,很多市场仅仅只是提供一个交易场所,稍微好点的则配有一定仓容。发展现代化农产品批发市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农场品专业市场运营,始终要站在消费者以及市场的角度。

 

一、如何保证农产品的鲜?

 

农产品有其自身的属性,果蔬菜等不易贮存的农产品需要尽快卖出,不然就等着烂掉,损失是非常巨大的,所以这就涉及冷链物流技术。

 

试想,倘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故事发生在今天,那么,为了让杨贵妃能吃到宛如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新鲜荔枝,其运输过程应该是这样的:

 

首先,有专门的冷藏设备设计和制造商,为荔枝运输提供技术保障与配套设施,比如冷藏车生产、冷机制造等等;

 

其次,要经过干线运输、冷库运营与城市配送等环节的相互配合,以此来确保荔枝在流通中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之中,最终再到杨贵妃手中。

 

而这便是现代冷链物流大体上的全部过程(参见下图)。

 

 

本质上讲,冷链物流还是物流,其核心目的自然是保障生鲜、快消品以及医药行业等特殊商品的品质。具体来说,冷链物流是保证运输货物的新鲜与时效性。

 

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需克服三大障碍

 

客观地说,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起步较晚,若想实现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目前还有三大障碍亟待克服:

 

第一,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以冷库为例,我国冷库容量低的问题仍然突出。数据显示,2016 年我国冷库总容量达到10742 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三,而我国的人均冷库容量却与冷库总容量呈倒挂态势。2016 年,全球人均冷库容量为0.2 立方米,而冷链物流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人均冷库容量高达0.96 立方米,我国人均冷库容量仅为0.143 立方米。同时,我国沿海地区冷链基础设施相对分布较多,然而,承担了全国大部分生鲜农产品批发交易的中西部地区却冷链资源匮乏。

 

不可否认的是,冷链物流的基础配套设施初始投资成本巨大,而这种投资在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时,盈利能力总是较低的。因此,仅靠民间资本力量很难实现快速发展与完善。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发展初期,大多是由政府直接投资建设冷库等大型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而我国在这方面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第二,冷链市场尚无统一的规范标准。

 

我国冷链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都不甚健全,缺乏必要的行业标准和监管机制。加之冷链运输货品种类繁杂,各地对于冷库、车辆的规范化要求差异大,对冷链行业的标准设立而言也是一种障碍。从本质上来看,冷链是通过集约化、标准化降低成本,从而实现利润的,所以前端企业生产、加工包装以及政策都亟需标准化和规范化。

 

第三,冷链信息化程度还有待进步。

 

总体上看,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目前还缺乏系统化、规范化、连贯性的运作,导致“断链”现象严重,冷链腐损率较高。在新零售热潮下,冷链物流的发展还应进一步得到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赋能,进而通过技术集成化、信息系统化、装备智能化、运作集约化的转型与升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尽管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处于起步阶段,距离国际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距,但国家的重视与企业的发力,让人们看到了新零售时代里冷链的盛宴已经在路上。未来,冷链物流将会如何发展,广大消费者们又能获得哪些全新体验,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二、如何保证农产品安全

 

随着生活品质的上升,人们对餐桌上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优质优价正成为新的消费动向。就目前而言,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负担较重。

 

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覆盖范围有限目前,批发市场在蔬菜上市前对场内各品类蔬菜进行检验,基本采取送检方式,而且能够对上市商品进行检验的批发市场基本上都是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的一级销地批发市场。中小规模的批发市场因资金、人力以及设备所限,无力对上市商品进行检验,导致农产品质量检测未能实现全覆盖,有相当一部分上市销售的鲜活农产品没有经过质量安全检测,存在较大漏洞。

 

二是农产品批发市场承担质量安全检测成本,加重了运营负担。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场地、人员以及各类运营成本都由所在批发市场承担。虽然像深圳海吉星、山东寿光物流园等都建立了第三方检测机构,但是其日常运营支出,包括检测样本费用、人员工资等,均由批发市场负担。还有一些批发市场的检测机构为农业局派驻机构,场地由批发市场提供,其他费用由双方共同承担。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费用较高,为降低成本,农产品批发市场往往会减少检验人员、减小检测规模,使质量安全检测的范围和品种都较为有限,而且难以实行抽检。

 

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主体不清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农产品批发市场对场内农产品承担质量安全责任,也就是说,如果批发商经营的农产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批发市场需要承担责任。实际上,批发市场是销售集散地,而不是农产品的直接经营者,其功能是提供经营场地,规范市场交易秩序和行为,对批发商的进货来源及质量难以控制,仅依靠批发商对农产品进行上市前的质量安全检测,只能是限制相关批发商入场或对有问题的产品封存、禁止销售,很难让批发商承担责任,更无法倒逼生产环节注重质量安全,建立产销一体化的质量检测体系。

 

另外,农产品缺乏生产者品牌和标准分级。目前,一些入场交易的农产品已开始使用品牌,但多以产品产地名称为标示,或者以经营者名字命名,缺乏具体的生产者品牌,导致某些产品一旦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无法区分具体生产者,而使产品所在地的同类产品都受牵连,给当地经济和种植户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应鼓励生产者树立品牌意识,减少因外来因素遭受的损失。随着市场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一些农产品市场,像深圳海吉星、山东寿光以及北京新发地等一级批发市场,对多数蔬菜都实行了标准化包装,并进行了分类。但是由于我国尚未实行农产品标准化制度,未对农产品包装规格、分类等级进行严格划分,大部分农产品在交易过程中未实行标准化分类,使得蔬菜等生鲜产品在装运过程中损耗较大,交易效率较低。


三、如何满足消费多样化的需求?

 

目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农产品品类越来越多,这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品类增多并不代表需求量一定增大,因为在一段时期内,需求量是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打开百度并输入“滞销”二字,有关农产品滞销的新闻铺天盖地汹涌袭来。农产品为何滞销卖难?问题到底出在哪些环节上?

 

实际上,导致农产品滞销卖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农民由于获取市场信息的通道闭塞或对市场行情预判能力不足,农民容易受当前价格引导进行盲目种植,造成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从而导致价格大跌却仍然无人问津的局面。此外,很多产地的仓储、加工及冷链物流储存能力欠缺,农产品的供需结构以及管理体制也都存在一定问题。

 

此外,农产品种植盲目跟风的问题一直存在当某种农产品出现赚钱效应的时候,农民就会一哄而上种植这种产品,其结果就是该产品严重供过于求,价格暴跌。而当某种产品出现亏损的时候,农民又都大量减少甚至停止该农作物的种植,结果导致该农产品供不应求,价格暴涨。因此就陷入了一个周期性的循环——价格不断暴涨暴跌。

 

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消费者真正的需求得不到解决,而其他产品过剩,无形增加了成本。加强专业市场信息化建设,对市场变化迅速做出反应,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由于农业生产较为分散,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传递的范围有限,使得通过互联网、手机、广播等手段发布农产品供求、品种、质量、价格等信息的功能无法有效发挥,无法及时指导农业生产。因此,在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建设一批覆盖面宽、辐射力强的信息网络平台,根据农产品种植、销售情况及周期特征,建立和完善涵盖多个品种、不同地域的统一的农产品产需及价格信息监测系统,建立农产品流通信息支撑体系,为消费者、农民、零售商、中间商以及政府提供有用的信息。

 

在此基础上,应建立批发市场应急联动机制。鼓励农产品销地与产地批发市场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关系,确保市场供应。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农产品批发市场正在加快转型升级,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逐渐向生产和领域两头延伸,实现农产品经营化的专业化、产业化、网络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战略,逐步延伸农产品流通产业链条。

◎来源: 贵州省冷链物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冷链实战最前线精编发布